日升家园目录

第272章 贤王

时间:2023-05-16作者:木子蓝色

    第272章贤王

    “回乐烽前沙似雪,受降城外月如霜,不知何从吹芦管,一夜征人尽望乡。”

    灵州治所,回乐城。

    这里是塞上江南,公认掌控河套的锁钥,虽然大唐立国后,主动放弃了丰州、胜州等东套地区,暂避突厥锋芒,可对西套的灵州,却是不肯让寸步。

    从西汉始建灵州,到如今大唐贞观,这里已有八百年历史。

    怀玉带着幕僚登上青龙寺中高塔,全城尽收眼底。

    这座青龙寺始建于隋开皇二十年,距今也有近三十年历史了,见证了一个王朝的盛极而衰,也见证了一个新王朝的建立。

    当年隋强盛之时,东西突厥都俯首称臣,隋军经常远征塞外,将那不服的突厥可汗打的仓惶而逃,灵州也兴盛无比,真正的塞上江南,鱼米之乡,还有盐川之利,边市贸易之兴。

    黄河南岸的回乐城里修了青龙寺,而黄河北岸的灵武城中,则修了玄武观。

    隔黄河的两座灵州城池,两座寺观。

    武怀玉吟诗一首,引来众幕僚、部属们的称赞不已。

    有那没读过多少书的关中府兵询问本地招募的幕僚,“回乐烽我们来时见过了,灵州还有座受降城?”

    灵州地本地人,没有人不知道受降城的,不过受降城并不在灵州。

    盐州州兵兵曹韦温,不愧是河东名门之后,立马道,“武使君诗中受降城,当是借用汉受降城,代指灵州吧,

    汉代时,乌维单于死,其子儿单于继位,偏遇大雪,牲畜多饥寒冻死,匈奴部众不安,左大都尉欲杀儿单于以降汉,遣使求派兵接应,于是汉朝遣公孙敖在朔方高阙关以北塞外筑受降城,驻兵以接应····

    武使君奉旨使持节镇守盐州,定然能平逆镇虏,到时伪梁、突厥都肯定会有许多识时务者,反正请降·······”

    读书多的士族子弟就是不一样,连拍马屁都能拍的很有水平。

    相比之下,牛见武却只知道说卧槽,武公好厉害,出口成诗,牛逼。

    出身乡野的许二愣子也只会说,“吊!”

    牛见武等好奇的问,“那汉代筑成受降城没,后来又怎么样了?”

    怀玉答道,“公孙敖筑成受降城后,汉朝嫌受降城仍离匈奴太远,遣大将赵破奴率两万余骑出朔方郡往漠北迎接左大都尉,

    可惜事泄,左大都尉为儿单于所杀,匈奴发兵攻赵破奴,赵破奴反击胜利向南退兵,但距受降城不远处,被八万匈奴骑兵所困,赵破奴被俘,其军失军帅恐返回被处置,遂皆降于匈奴。

    儿单于乘胜攻汉受降城,但城坚兵勇,久攻不下,乃入边境掳掠一番而归。”

    汉受降城为接应匈奴降将而筑,可最后却搭上了自己两万多骑兵,后来成为一座孤悬塞外的孤城,被汉匈双方反复争夺占据,直到后来郅支单于西迁,以呼韩邪单于为首的匈奴率部重归单于庭,匈奴内患平定,此后匈奴世代向汉称臣,受降城才不再烽火不休。

    历史上,武则天以后,东突厥复国,对大唐侵袭不断,唐朝派军征讨,结果大败而归,边疆形势危急,朔方道大总管张仁愿改变战术,趁突厥主力西移,在东套的黄河北岸修建了三座城堡,称为三受降城,首尾相连,以绝突厥南侵之路。

    张仁愿的这个战略计划很成功,为抵御突厥立了大功,后来张仁愿还因此入朝拜相。

    这三受降城,就是在丰州、胜州一带,也就是东套的前后套地区,距离灵州很远。

    与汉代的受降城也很远,在其南面。

    涛涛黄河川流而过,河面宽阔水流平缓,对岸的贺兰山高高矗立,这山这河,共同开出了一片塞上江南。

    从汉到唐,这里一直都是西北边疆要地,利用黄河之水,也开垦灌溉了大量的屯田。

    只要灵州不失,不仅长安是安全的,而且对塞外的游牧民族,也有很好的制约作用,进可攻退可守。

    大唐正是牢牢占据了灵州、凉州二地,全能守住长安的北面安全,虽梁师都割据夏绥多年,但灵州延州不失,他就只能困在横山北成不了气候。

    武怀玉来到灵州,城里城外转了几天,做着前往盐州的准备,发现这里真的很热闹。

    虽是边疆前线,但比陇右那边热闹的多。

    灵州这座军事重镇,给百姓商贩们带来了很大的安全感,这里的黄河也有不错的航运条件,带动着盐粮布匹牲畜等的贸易,十分兴盛。